藥物百科|止痛藥等於消炎藥?藥劑師揭止痛藥副作用+3大禁忌 5類人士不宜服用
發布時間: 2024/11/21 16:42
在社區藥房日常工作中,幾乎每天都聽到「我想要消炎藥」這一句。先排除誤把抗生素當成消炎藥或萬能藥的一群,在諮詢後發現,當中有不少人買消炎藥都是為了止痛。那麼消炎藥究竟是否等同止痛藥?要止痛又是否非用消炎藥不可?
消炎藥=止痛藥?
市面上常見的口服止痛藥一般有兩種成份,分別為撲熱息痛和非類固醇消炎藥(例如布洛芬)。當中撲熱息痛是退燒止痛藥,故名思義常用於退燒及止痛,沒有消炎效果。至於非類固醇消炎藥則是具有消炎、止痛及退燒效果的藥物。由此可見,其實消炎藥並不等同止痛藥。
止痛非用消炎藥不可?
那麼止痛是不是非用消炎藥不可呢?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先要了解甚麼是「發炎」。「發炎」是身體對創傷及入侵體內的外來物的防禦機制,常見症狀為紅、腫、痛及熱。因此,當身體感到痛楚,但患處沒有發紅、腫脹或發熱等症狀時,該患處就不一定是發炎。
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輕微及短暫的頭痛, 這種頭痛既沒有紅腫,更沒有發熱,理論上發炎的機會比較低,一般不需要消炎藥,只需服用撲熱息痛已經可以解決問題。
換言之,感到痛楚並不一定是發炎,要止痛亦並非一定要消炎。一般在沒有發炎的情況下,服用撲熱息痛就可以解決輕度痛楚。如果是較嚴重的痛楚,即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也不一定有幫助,而是應該及早求醫。
副作用與禁忌大公開!
大家可能存有一個疑問:「既然撲熱息痛跟非類固醇消炎藥都有止痛效果,只要有痛就吃非類固醇消炎藥不就可以了嗎?」
其實,這問題正正牽涉到藥物的副作用以及禁忌。跟撲熱息痛不同,非類固醇消炎藥有相當明顯的副作用,最常見就是增加胃痛的風險,俗稱「削胃」。為減低胃痛的風險,非類固醇消炎藥必須要飽肚服用,或是考慮服用胃藥護胃。如果我們把胃痛誤認成是胃炎,然後自行服用消炎藥的話,不但胃痛難以痊癒,更有機會進一步惡化。
禁忌方面,撲熱息痛相對簡單,除了應避免同時服用超過一種含撲熱息痛的藥物之外,以下三類人士服用撲熱息痛前也應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﹕
- 經常飲酒
- 肝功能不全
- 正在服用華法林
而非類固醇消炎藥的禁忌則較多,有以下任何一種情況的人士都不建議服用,包括但不限於:
- 胃病
- 心血管病(例如高血壓和心臟衰竭等)
- 腎病
- 哮喘
- 對類似藥物敏感
由於副作用跟禁忌都遠比撲熱息痛多,所以在香港非類固醇消炎藥都必須要在藥劑師監督下售賣,亦不建議隨便服用。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,撲熱息痛和非類固醇消炎藥運用得宜就可以止痛,胡亂服用的話隨時「反艇」! 當對服藥有疑問時,記得要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,確保用藥安全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撰文 : 潘朗軒 屈臣氏註冊藥劑師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